移動辦公目前正在做的公司很多,除了阿里的釘釘,微信企業(yè)號之外,還有有道云協作、紛享銷客、銷售易、IMO班聊等獨立第三方應用相當活躍,尤其是創(chuàng)建已達八年之久的IMO班聊,在該領域有著很強實力。
對互聯網企業(yè)來說,移動辦公的輕ERP方向不太容易實現,但提供基礎的移動辦公條件,將企業(yè)、人和數據攏在一起,還是與互聯網企業(yè)的遠期利益較為吻合的。互聯網級的移動辦公應用目前的格局并不復雜,阿里釘釘、微信企業(yè)號、IMO班聊呈三組鼎立局面,但令人很難理解的是,這里面缺了百度。
日前一則視頻流傳網上,一女員工持手機怒摔老板吵作一團,起因是老板用釘釘一天到晚不分時間ding了該女員工十幾次,引起該員工不滿。Ding這個功能是釘釘一直引以為傲且自夸的功能,不管對方是否安裝釘釘,是否聯網,員工都能接到該提醒,老板也能隨時查看被ding者是否看了,是否回復等。
如果這段視頻是真實發(fā)生的事情,至多也說明了釘釘在設計上的槽點,如果這是一段編造出來的故事,一段逼真的表演,那可就要小心了。用營銷視頻來進行產品推廣,意味著該市場隨時有可能出現爆點,發(fā)展該業(yè)務的內在邏輯和方向已接近成熟。如果這個風口真的來了,想追是追不上的。
在美國上市公司中,服務B端的企業(yè)與服務C端的企業(yè)在市值上的比例約為4:6,而這一比例在中國僅為1:20,互聯網向企業(yè)服務領域滲透是早晚的事,前景肯定是有的。但互聯網公司能否有實力進軍這個市場,目前存疑。看到阿里釘釘在非;钴S地開拓這個市場,很少有人會懷疑其進軍企業(yè)市場的決心,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普遍認知有可能是錯的。阿里根本沒能力把企業(yè)移動辦公市場拿下,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企業(yè)O2O市場。
企業(yè)O2O市場有多大呢?至少有上萬億。中國有企業(yè)兩千多萬家,涉及2.5億辦公人群。要知道,中國的商務宴請、差旅、打車、辦公用品、顧問、培訓等消費大多來自企業(yè),而在企業(yè)采購中也會有相當部分來自團購與集中采銷,保守估算這些支出應在數萬億以上,而企業(yè)間的移動支付市場規(guī)模則更大,至少十萬億。
用功能有限的企業(yè)移動辦公應用將辦公人流聚集起來,沉淀出使用習慣,之后再提供相應的企業(yè)O2O服務,例如提供標準化的,獲得企業(yè)普遍認可的電子報銷憑證,促使企業(yè)將一些支出和收入放到移動辦公應用中進行,例如在移動應用中發(fā)工資等,這件事情就成了,這是又一個大市場,只不過目前還沒顯山露水。
未來,滴滴打車、攜程酒店機票、美團團購和糯米外賣等應用,理論上是都可以接入移動辦公平臺的,或釘釘,或IMO班聊,員工出差、外出辦事、采購辦公用品、宴請客戶等活動,使用移動辦公應用就可進行支付,根本不必動用現金,且隨時支出隨時報銷,賬目情況一目了然,企業(yè)還可享受統一消費支出折扣。企業(yè)的運營活動將更有效率,成本更低。
從目前的競爭狀況來看,阿里釘釘在這一塊的發(fā)展勢頭最強,嘴里喊著移動辦公市場,眼睛盯著企業(yè)O2O;騰訊在這方面是落后的,但微信的產品基因比較適合發(fā)展OA,要發(fā)力追趕也存在機會;IMO班聊在此領域已耕耘八年,擁有移動辦公領域豐富的經驗,如能獲得扶助將發(fā)揮出較大潛力,關鍵還是要看百度是否能加入進來共同把市場做大。
百度目前正大力進軍C端的O2O市場,但B端的O2O市場也不能忽視,企業(yè)O2O市場規(guī)?隙ú粫菴端市場更大,但很有可能會成為決定O2O大戰(zhàn)最終勝負的一粒關鍵棋子。所有在C端運行的O2O服務,理論上在移動辦公應用中都可以承載,所有的大眾O2O消費需求,企業(yè)O2O同樣有需求,且消費能力更強,集中度更高,運營成本更低。
既然BAT都有發(fā)展O2O市場的強烈意愿,且阿里和騰訊都已進入移動辦公市場,百度不能缺席在該領域的爭奪。通過收購戰(zhàn)略獲得進入移動辦公市場的機會,可以彌補與阿里釘釘在業(yè)務上的差距,目前看來,IMO班聊是個比較好的標的。若能將這家公司拿下,在移動辦公市場乃至未來的企業(yè)O2O市場,又可形成BAT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