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三個主要名詞外,還有其他一些名稱,比如表示電能轉換速度的額定功率、表示電能轉換損耗的轉換效率、表電能轉換品質的輸出紋波等等,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相比“ATX電源規(guī)范”、“PFC”以及“80Plus”而言,并不像他們一樣被市場炒的火熱。所以筆者就對此盡做些簡單的介紹。
● 額定功率
電能轉換的速度其實就是電源的額定功率,它的意思是電源在單位時間內能轉換出的最大能量,單位是焦耳/秒,功率純粹代表“量”,不涉及品質的概念。
● 轉換效率
電能從220V轉換成12V、5V、3.3V伴隨著大量的損耗,100瓦進去后出來的可能是60瓦,也可能是80瓦。如果能量轉換成60瓦就意味著轉換效率是60%,如果是80瓦就是80%,設計越先進,用料越好的電源損耗越低,轉換效率就越高,省電能力自然會很強。
● 輸出電壓
在日常生活中,人體觸電是非常危險的,超過220V的電壓會使人休克。同理,CPU、內存與主板元件也會“觸電喪生”,這就要看電源輸出的低壓電穩(wěn)不穩(wěn)定了。標準電壓是12V、5V、3.3V等等,如果電源品質特差,輸出的是13V、6V、4.4V,那么電腦硬件也會工作在非標準電壓下,短命鬼就此誕生。
● 輸出紋波
電流紋波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它代表著電源轉化的低壓直流電的品質,完美的低壓直流應該是非常平滑的波形,但實際上經過電容濾波的直流波形仍舊有小幅波動,這個波動就是紋波。紋波與電壓一樣代表輸出電流的品質,并且紋波往往是兩個同樣出色的電源的最后裁判。
總結:筆者的這篇文章的用意在于向對電源技術還不太了解的朋友,做一些知識性的普及,以避免在電源選購時,因為知識概念上的缺失而被不法奸商鉆了空子,以防不時之需,至少做到知己知彼,并且知識這東西還是有備無患嘛!另外,下回筆者會向大家一一介紹選購電源時應該注意到的一些具體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