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直充的充電效果,還要看手機,因為充電控制電路在手機上,其截止電壓有一定的離散性,我實際測量同一批次同一型號的手機基本在4.09V至4.21V之間。就是說如果4.09V截止了,還沒充滿,不是最理想的容量,再繼續(xù)充一段時間可能會更飽些。但不要忘了,即使有涓流補電的手機,就像4.09和4.21的充電電壓的差別一樣,手機的涓流補電電流也有一定的離散性,如果補電電流大了,就變成充電了,10幾個小時,對電池也是有損害的,我曾遇到許多電池在手機上充壞的現(xiàn)象,原裝電也有,品牌電也有。假如充壞了電池,造成漏液等,還有可能損壞手機,所以建議大家如果真想補電,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nèi),并不要超過8小時。
我的看法是,鋰電很嬌氣,充飽夠用即可。每次少用幾小時但多用半年,和每次多用幾小時但少用半年,自己衡量吧。
但原裝直充也有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就遇到過一批手機中所配的直充故障率高的現(xiàn)象。還好,故障是無電壓,如果是高電壓,好看了。
市面上還有大量非原裝的火牛,質(zhì)量好的沒問題,質(zhì)量差的你自己可以想象,因為你是一端插在220V的交流電上,另一端在手機上……所以以我個人觀點,不建議用非原裝的火牛。(至少原裝的出了事有給你背鍋的)
2、座充,是有兩個槽位,前面可放手機,后面放電池的,需要和火牛配合使用。原裝的座充質(zhì)量較好,許多具有“智能”,有些牌子的基本上能做到恒流恒壓的充電過程,并在充電結(jié)束后有一個涓流補電的過程。有些牌子的雖然沒有做到恒流恒壓的過程,但電流電壓等參數(shù)控制準確,也是不錯的。
所謂智能,其實很簡單,例如MOTOROLA的電池,內(nèi)部有一個芯片(只讀存儲器ROM),固化了一些編碼,電池插入充電器后,充電器讀出編碼,就知道是何種電池,執(zhí)行相應的充電過程,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不同型號,不同容量,供應不同地區(qū),甚至于配不同牌子電芯的,編碼都不同),
打個簡單的比喻,我喊1,你們就按第一方案執(zhí)行,我喊2,你們就按第二方案執(zhí)行,我什么都不喊,或我喊3但事先沒和你們約定好,就拒絕執(zhí)行,現(xiàn)象就是充電器紅燈閃爍,不能充電(在手機上就顯示非認可電池)。并不是大家想象的,有單片機CPU控制。
“智能”還體現(xiàn)在另外一些方面,就是電池的NTC(熱敏電阻)和標準電阻,不同的電池由不同的標準電阻與充電器構(gòu)成回路,來決定充電電流的大小,而在充電電流決定后,又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溫度,由熱敏電阻和充電器構(gòu)成另外的回路來調(diào)整充電電流的大小。(有些電池只有熱阻,有些電池只有標阻,而有些電池兩個都有。)
例如某型號的電池,薄電和厚電的容量不同,最佳的充電電流也應該不同,因此這兩只電池的標準電阻是不同的,這樣充電器就“知道”為薄電給多大的充電電流,為厚電給多大的充電電流。其實主動權(quán)還在電池一方,充電器只不過和電池構(gòu)成了個回路而已。
同樣道理,當充電溫度變化時,熱敏電阻的阻值發(fā)生變化,與充電器構(gòu)成回路來調(diào)整充電電流大小,保護電池,避免過熱。
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電池上和座充的電池槽位有一排五金接觸片了吧。 當然,同時你也知道一個合格的電池應該做到什么了吧?有時候不能全靠充電器,電池做的不好,充電器也發(fā)揮不了作用。目前許多國產(chǎn)電池將NTC用普通電阻代替以降低成本,失去了電流調(diào)整的作用,還有設計選材不合理等等,這是題外話,先按下不表。(也有道理,看下去就清楚了)
原裝座充的涓流補電電流一般控制的比較準,但在充電器轉(zhuǎn)為綠燈后補電2小時即足夠了。還是這個原則,對于鋰電,達到電芯應該達到的容量夠用即可,多充無益。壓榨鋰電就要付出壽命,偶爾幾次14小時可能不會損壞電池,但習慣這樣就不好了。 |
|
【收藏】【打印】【進入論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