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所知的有些玩家,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孤島式鍵盤」,什么是「巧克力鍵盤」,那么他們是什么樣的呢?
「首先來解釋一下這次要討論的鍵盤是什么,不少人都習慣把一顆顆的分離式鍵盤稱為巧克力鍵盤,外表上鍵帽都是獨立按鍵,看起來很像是巧克力,而巧克力鍵盤 (chocolate keyboard)有人稱為懸浮式鍵盤(floating keyboard),也有不少媒體、玩家稱為孤島鍵盤(island-style keyboard),因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個孤島,Sony則是稱為獨立式鍵盤(isolation keyboard),而在這里為了讓大家好記又容易明白,都使用巧克力鍵盤來稱呼它!
基本上,有的媒體或玩家為何堅持會用「孤島式」或是「獨立式」鍵盤來稱呼它,而不是使用「巧克力鍵盤」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為 孤島式或獨立式鍵盤,根本就是有別于巧克力鍵盤的稱呼。事實上,這兩種指的是不同的型態(tài)。事實上我們也的確常用「孤島式」鍵盤來稱呼(當然也會有巧克力鍵盤混用的情形)。
當然,如果硬要把「孤島式鍵盤」混稱為「巧克力鍵盤」,這部分個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大家很習慣于這樣的稱呼,個人覺得所謂的溝通,就是要談話的雙方都 懂。今天如果提孤島式鍵盤不是很多人了解,用巧克力鍵盤大家都了解,那用巧克力鍵盤沒什么不好的。我自己有時候都會混著用,所以這沒有什么。
不過今天該作者也將Acer的鍵盤,特別切出為「平浮式鍵盤」。那就表示,作者有心將現(xiàn)今筆電鍵盤中,稍有差異的都要分類出來。那樣的話,巧克力鍵盤,就 不該與孤島式混用。說起來孤島式鍵盤與巧克力鍵盤的差異,不會比孤島式鍵盤與平浮式鍵盤來得小(這是對比出來的,其實我還真覺得這三者之間的差異沒那么 大,在必要的時候,會以「孤島式鍵盤」來形容外觀上的差異,不然都是稱剪刀腳。至于手感的差異還是要回歸于機構(gòu),外型造型對于手感的影響其實還好)
那為何現(xiàn)在大家都會將孤島式鍵盤,稱為巧克力鍵盤呢?
這一切都是要怪華碩的營銷呀XD。至少,我看到巧克力鍵盤被普遍引用的時候,華碩的推波助瀾真是「功不可沒」呀。
就連華碩的筆電文件中提到「Chiclet Keyboard」都是對的。
不過,也許Chiclet音近于Chocolate的關(guān)系吧,所以中文就叫巧克力鍵盤。事實上,華碩也有出過巧克力鍵盤,所以營銷人員「可能」是沿用這樣 的稱呼,或者是「誤會」看錯了Chiclet這個單字。事實是如何,個人不得而知(華碩營銷人員出來說一下吧XD),但現(xiàn)今既然大家都混用了,所以用巧克 力鍵盤來稱呼孤島式鍵盤,這樣的混用,個人覺得是OK的,沒什么不妥。但若有朋友要寫辨正類型的文章,希望能夠分清楚其間的 差異,至少像孤島式鍵盤與巧克力鍵盤,在許多玩家間,是很清楚有差別的。
至于巧克力鍵盤長什么樣子,孤島式鍵盤長什么樣子。既然華碩造成混用的推手,我就拿華碩的筆電來說明。
上述就是所謂的「巧克力鍵盤」
不過,真正要談到巧克力鍵盤的話,HP的一定要談一下。HP 2133(網(wǎng)購最低價 3391元)算是另一種型態(tài)的「巧克力鍵盤」。
但現(xiàn)在如果有消費者說,他要買有「巧克力鍵盤」筆電的話,我想他要的,十之八九就是孤島式鍵盤的設(shè)計就是。
最后再提一下我對于孤島式鍵盤的手感,個人的結(jié)論與無敵小恩恩剛好相反。個人感覺孤島式鍵盤并沒有比較好打,反而覺得因為空隙變大,在按的時候需要重新適 應一下。傳統(tǒng)式鍵帽可接觸面積較小并不見得就真的較難打或是容易誤打。依無敵小恩恩提到的,傳統(tǒng)鍵帽是梯形,可接觸的鍵帽寬事實上是13mm,而孤島式鍵帽,雖然鍵帽與鍵帽間的距離較大,但孤島式鍵帽卻有15mm,并引為不會難打的依據(jù)。
我相信13mm與15mm有可能造成容不容易按到的差異,如果前提是一樣的機構(gòu)設(shè)計下的話。但事實上,在盲打的過程當中,鍵帽間的間隙也是觸摸的一環(huán),孤島式鍵帽間的距離,由于變大,造成這觸摸的過程有一些難度。以至于使用孤島式鍵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