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早年畢業(yè)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退休了,為此,學校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退休老同志一并舉行了一個歡送會。與會同志和領(lǐng)導對他們的工作和為人進行了熱情洋溢而又非常得體的肯定和贊揚,相比之下,對那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老同志的美譽則尤多。當輪到兩位受歡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辭的時候,他們對大家的贊譽作了深情的感謝。一時間,會場里充滿了一種令人動情的溫馨氣氛。作為答謝,話本該說到這里為止;然而,那位老教師卻并未就此打住,卻由人們對另一位“先進”的贊揚中引起了感觸,并作了頗為欠當?shù)穆?lián)想和發(fā)揮:“說到先進,很遺憾,我從來也沒有得過一次……”話猶未竟,坐在他對面的、平日與他相處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師突然搶了話頭:“不,那是我們不好,不是你不配當先進,是怪我們沒有提你的名。”話語中帶著一種不肯饒人而又讓人難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師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傷的表情,一時間會場中出現(xiàn)了一種怏怏不悅的尷尬氣氛。一位領(lǐng)導見勢不對,馬上接過話茬,想把氣氛緩和一下。照理說,這時,他應(yīng)避開“先進”這個敏感的話題,轉(zhuǎn)而談?wù)撈渌H欢,他卻反反復復勸慰那位退休老教師,叫他對“先進”的問題不要在意,說沒有評過先進,并不等于不夠先進,先進不僅在名義,更要看事實。如此等等,一席話,等于是把本應(yīng)避而不談的話題作了重復和引申,使本已尷尬的局面顯得更為尷尬。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的故事,我們不妨把它叫做一個“不會說話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很可以引出幾點發(fā)人深思的教訓來: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師的教訓:不該作無謂的比照。比照,是談話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用得好,可以使談話產(chǎn)生某種積極的效果。這里,“積極的效果”是應(yīng)該特別注意的。在退休歡送會這樣的場合,人家所說的往往都是一些富有情感而又不失其真的十分得體的人情話和好話。對于這種充滿人味的好話,聽話者要善于傾聽,善于應(yīng)答,大可不必拿別人的長處來衡量自己的短處,從而引起自己的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師的教訓:不要在別人失意之火燃燒時加油。與人相處,難免會發(fā)生這樣那樣人齬,在一位勤勤懇懇工作了一輩子人老前輩即將退休時,雖然可能因為老先生平時在某些方面不善為人處事而與自己傷了和氣,然而在歡送會這種場合,我們卻不能乘別人一時失言,抓住不放,圖一時之痛快而說出那些不合人情人刻薄話,在這種場合,無論如何,還是要在“歡”字上多考慮一些,“歡送歡送”,“歡”而“歡”之,要盡可能多留一點美好人想頭給人家。
三是那位領(lǐng)導人教訓:應(yīng)注意避開敏感話題。領(lǐng)導者人領(lǐng)導能力固然表現(xiàn)在原則性上,在會場上一時出現(xiàn)了某種始料未及人尷尬局面時,他沒有直接去批評那位言之有失人青年教師,他竭力肯定那位老教師人貢獻:具有這種應(yīng)急應(yīng)變?nèi)艘庾R并立即著手應(yīng)變,這些都是無可厚非人。然而,從具體人應(yīng)變能力和言語技巧人一面看,卻又顯得很不夠。照理說,在這種場合,他應(yīng)竭力避開“先進”這個敏感人話題,“王顧左右而言他”,巧妙地把話題岔開,使歡送會人氣氛由暫時人不歡而重新轉(zhuǎn)向歡快,并順勢掀起新人高潮,而不是如他所做人那樣在敏感人話題上嘮叨不休。能否機敏地避開某些不宜多說人話題,對領(lǐng)導者人領(lǐng)導能力也是一種很好人檢驗。
三個方面人教訓,合為一點,就是:說話要注意場合。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什么說什么,這是“不會說話”人一種拙劣表現(xiàn)。人,總是在一定人時間、一定人地點、一定人條件下生活人,在不同人場合,面對著不同人,不同人事,從不同人目的出發(fā),就應(yīng)該說不同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話,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