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相對優(yōu)厚,家里專寵,不容易被滿足,這些因素讓90后成為最為挑剔的消費者群體之一。即便如此,90后在面對假貨泛濫、消費服務縮水等消費問題時,也同樣頻頻中招。不過可喜的是,90后的維權意識較強。
在315國際消費者日來臨之際,人人網對90后大學生開展了一次消費者調查,共有6209人參與了調查,其中男生2975人,女生3234人。
![]84KUFA)EHWKFDXURZ$6LR5](/Files/BeyondPic/2015-3/13/1426215255666.png)
六成90后稱遭遇過消費欺詐 不刻意關注“315”
61.5%的90后告訴人人網,他們在過去一兩年間遭遇過消費欺詐問題;仍有38.5%的90后稱不曾遇到消費欺詐。在遭遇過消費欺詐的90后中,網購欺詐占到7成。
![%1DM_D[KF5I)BR[K`]TOA5N](/Files/BeyondPic/2015-3/13/1426215275415.png)
人人網用戶程玲稱,“自己曾貪圖價格折扣,網購了某品牌運動鞋,聲稱保證正品假一罰十。收貨后,看樣子就是冒牌的山寨貨,與賣家溝通退貨,卻遭到拒絕,咬定是正品,還讓去專柜驗貨。而鞋類品牌專柜是不提供檢測真?zhèn)畏⻊盏,最后只能自認倒霉。”
在網絡上,還有不少90后遭遇過游戲裝備交易欺騙、虛假團購網站、二手交易欺詐、虛假網絡兼職等網絡消費騙局;在線下,90后遭遇過的消費欺詐主要有冒牌化妝品、兼職欺詐、娛樂消費縮水欺詐、食品質量不合格等。
另據(jù)調查,目前表示很關注315消費者權益日活動的90后僅占38.4%,表示不關注315的90后占53.8%;對315的關注度表示一般的90后則占7.8%。90后學生林琳對人人網表示,不會刻意關注315消費者權益日的活動,有些消費者欺詐行為比較明顯,自己一般不會上當,如果遇到消費問題再具體解決。
也有90后關注315消費者權益日的活動,大二學生李恒之對人人網表示,“防人之心不可無,多留心看看消費欺詐和騙子的伎倆,有助于自己提早防范,遇到問題再去維權,耗費時間和財力,得不償失!
![GYCAUB1EDAO]`UMDJB9YSII](/Files/BeyondPic/2015-3/13/1426215400706.png)
手機消費欺詐最易讓90后中招 四成大學生吐槽手機換太快
據(jù)人人網大學生用戶研究中心調查發(fā)現(xiàn),90后學生在購買手機和電腦等數(shù)碼產品時被騙頻率較大。其中手機以45.3%的比例高居90后數(shù)碼產品消費欺詐的榜首,筆記本消費欺詐則以38.1%的比例緊隨其后;此外,移動硬盤、數(shù)碼相機、耳機、音樂播放器、自拍神器也成為90后容易遭遇消費欺詐的數(shù)碼產品。
有90后趙曉晨本打算圖個便宜在某數(shù)碼城買個某品牌水貨手機,結果卻被攤主賣給了翻新機;不愿具名的90后小張告訴人人網,自己因為虛榮心趨勢,被廣告欄張貼的“2400元買iPhone5”的廣告吸引,最終被騙去1400元預付款,對方就消失了;除了購買問題,在被問及生活用品消費的最大問題時,手機這個大學生生活中的大件,成為目前大學生們槽點聚集地,五成以上的大學生吐槽手機的電池續(xù)航能力,平常使用手機頻率高,流量耗費也成為手機使用軟件的陷阱之一;另有四成以上的大學生,認為手機的穩(wěn)定和機身的是最關注的問題,易屏碎、屏幕接觸不良都是消費的關注點,而這些也加速了年輕人購買新手機的頻次和費用。
除手機外,90后陳慕向人人網吐槽自己在電子城購買筆記本電腦的上當經歷,被黑導購騙到位于電子城高層的隱蔽場所,向其強行高價兜售了某品牌電腦。
此外,大一新生由于第一學年對學校不足夠熟悉,而有很多假借學校名義向他們推銷電子上機卡、上網卡等產品,致使一些90后被蒙騙。
近七成90后法律意識強 會對消費欺詐維權
大部分90后對待消費欺詐問題的態(tài)度都非常果決,要拿起法律武器去維護自己權益。據(jù)人人網調查顯示,69.2%的90后稱遭遇到消費欺詐后會主動維權;表示不會去選擇維權的90后占比為23.1%;另有7.7%的90后表示不確定是否會選擇維權。
人人網大學生用戶研究中心負責人給90后的建議是:為方便遭遇消費欺詐時維權,在購買商品之后,發(fā)票等能商品購買來源的證據(jù)一定要留好。如果把發(fā)票等關鍵證據(jù)丟掉,維權就會有一定的問題。而對于假貨的認定,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注意一些消費須知,采用事后維權的方式來解決很困難。譬如化妝品的假貨與真品之見的區(qū)別比較模糊,而且缺乏專業(yè)的鑒定機構,認定存在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