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Core 2到Core i7的變化
從Core 2到Core i7
Core i7采用的是全新Nehalem架構,雖然是新架構,但Nehalem還建立在Core微架構(Core Microarchitecture)的基礎上,通過大幅增強改進而來的,外加增添了SMT、3層Cache、TLB和分支預測的等級化、IMC、QPI和支持DDR3等技術。比起從Pentium 4的NetBurst架構到Core 微架構的較大變化來說,從Core 微架到Nehalem架構的基本核心部分的變化則要小一些,因為Nehalem還是4指令寬度的解碼/重命名/撤銷。
Nehalem的核心部分比Core微架構改進了以下部分:
Cache設計:采用三級全內含式Cache設計,L1的設計與Core微架構一樣;L2采用超低延遲的設計,每個核心各擁有256KB的L2 Cache;L3則是采用共享式設計,被片上所有核心共享使用。
集成了內存控制器(IMC):內存控制器從北橋芯片組上轉移到CPU片上,支持三通道DDR3內存,內存讀取延遲大幅減少,內存帶寬則大幅提升,最多可達三倍。
快速通道互聯(lián)(QPI):取代前端總線(FSB)的一種點到點連接技術,20位寬的QPI連接其帶寬可達驚人的每秒25.6GB,遠超過原來的FSB。QPI最初能夠發(fā)放異彩的是支持多個處理器的服務器平臺,QPI可以用于多處理器之間的互聯(lián)。
Nehalem的核心部分比Core微架構新增加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New SSE4.2 Instructions (新增加SSE4.2指令)
Turbo Mode (內核加速模式)
Improved Lock Support (改進的鎖定支持)
Additional Caching Hierarchy (新的緩存層次體系)
Deeper Buffers (更深的緩沖)
Improved Loop Streaming (改進的循環(huán)流)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同步多線程)
Faster Virtualization (更快的虛擬化)
Better Branch Prediction (更好的分支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