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的暑期生活早已開始,這個名副其實的最長假期應該怎樣充分利用?不少的90后對人人網表示,會選擇在暑期做一些社會實踐來豐富自己的假期生活。那么,年輕人理想中的暑期實踐與現(xiàn)實中的實踐一樣嗎?對此,國內領先的實名制社交網絡人人網進行了一項2015年暑期實踐不完全調查,本次調查共有2104名90后參與。
90后暑期實踐參與度高 超8成至少參與過一次暑期實踐
人人網調查顯示,有53.6%的年輕人參加過兩次以上的社會實踐;17.9%的年輕人參加過兩次社會實踐;14.3%的人表示參加過一次;還有14.2%的人表示沒參加過社會實踐。
在接受人人網調查的年輕人中,有42.9%的年輕人表示是自己主動并愿意參加社會實踐的;有25%的年輕人是秉著閑著也無聊,不如去實踐的態(tài)度去參加;還有一個25%的年輕人是在學校的要求下才去參加實踐;7.1%的年輕人是在家長的要求下去參加實踐。
超6成90后吐槽社會實踐與所學專業(yè)不相符
根據(jù)人人網調查顯示:通過朋友、同學獲得社會實踐信息(70.4%)和通過學校社團組織獲得社會實踐信息(60.7%)的年輕人占大多數(shù)。他們獲得信息后,參與實踐的人中60.7%的年輕人表示自己參加過的社會實踐與所學專業(yè)不相符。
年輕人參與過哪一種類型的實踐調查中,有57.1%的年輕人都曾經兼職過;有46.4%的年輕人參與過社會公益活動的實踐;32.1%的年輕人參與過公司實習的實踐。從上不難看出,大部分年輕人的社會實踐都是與自己所學的專業(yè)不大相關的。
90后認為實踐內容低級 更需積極心態(tài)面對
有近半數(shù)的90后同時認為參與的實踐乏味低級,很難學不到東西,與預想的不同。人人網調查顯示:在預想的實踐與真實環(huán)境下,有46.4%的年輕人認為實際實踐中做的事情比預想的乏味低級。經常有實踐者面臨這樣的問題,本來以為會有重要的任務要做,可實際上都是簡單枯燥的,自己學的東西都用不上。但是也有39.3%的年輕人認為實踐比預想的工作難度要大,在這些年輕人中有八成以上的人認為實踐比預想的要辛苦、要勞累。
對此,人人網大學生用戶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對于一份實踐工作,理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讓實踐的價值最大化。平時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主動了解公司單位或機構、熟悉工作流程、磨練心態(tài)、積極學習、把握人脈等等。
談到暑期實踐收獲,57.1%的年輕人都認為實踐能夠提升人的適應環(huán)境能力;53.6%的年輕人認為在實踐中提升了自己的學習能力;50%的年輕人還認為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看到,盡管與實踐與專業(yè)不相符,但是帶來的益處還是很明顯。
半數(shù)90后認為服務意識不夠 成為他們在實踐中最大的問題
人人網調查結果顯示:50%的年輕人認為他們在實踐工作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服務意識不夠;46.4%的年輕人認為最突出的問題是責任心不夠;39.3%的年輕人認為人際交往問題是實踐中最突出的問題。

在實踐之后,他們中71.4%的人認為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有所提高;53.6%的人認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好了;分別有50%和46.3%的人認為自己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及責任意識有所提高。
對此,人人網大學生用戶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實踐過程也是從學生氣到接地氣的一個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年輕人的問題多少都是有的,應該為將來走向社會而做一個準備。
過半年輕人都對社會實踐有訴求
人人網調查結果中顯示,年輕人對社會實踐有很多期待,比如:有人表示希望有好的主管帶領自己,不要太死板的工作氛圍;有人希望真的能學到技能、提高自己。同時,年輕人對社會實踐的公司單位或機構也有訴求,有53.6%的年輕人希望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提供技能方面的培訓;53.6%的年輕人也希望能夠得到工資或補貼;有42.9%的年輕人希望可以提供三餐;35.7%的年輕人希望可以提供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