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位于深圳市華強北一帶的IT商圈便人滿為患,進貨的小客車、拉著一堆電腦的手推車,及購買各式IT產品的人們都涌向這里,即便是在CPI高漲的今天,IT產品或是電視、音響等耐用消費品,在業(yè)內看來卻是“賣得連白菜價都不如”。
完全競爭市場的殘酷
陳彬是一名電腦經銷商,在他的印象中,深圳房價一路上漲,但電腦價格卻一路下跌,“不完全競爭市場和完全競爭市場就是不一樣!彼麑Α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哌@樣解釋。
陳彬回憶,在2002年,一臺主流臺式機市場價大約8000元,當時,經銷商利潤最少也有2000元。2004年降到了6000多元。隨著電腦CPU芯片組等核心技術的更新加速,到了2006年,臺式機的價格一路降到4000多元,各個品牌商直接競爭尤為激烈,再加上筆記本的沖擊,今年,一個主流臺式機的價格僅在3500元左右,利潤更是攤薄到不足400元。
“遇到菜鳥級的買家,還可以提高點價錢,但如果是行家買手,就真的沒錢賺了!标惐蛘f,8年前買1臺電腦的錢現在都可以買3臺了,事實上,包括數碼產品、家電、影像產品在內的消費品,都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而變得越來越便宜。
陳彬養(yǎng)成了日常開支記賬的習慣,他給本報記者展示了他的家庭賬本,賬目雖然并不明細,但基本可以看出家庭大項開支的比例。在他的賬本上,小孩的教育費永遠是被放在首位。
作為CPI的分項,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包含文娛用耐用消費品及服務(電視機等家電)、教育、文化娛樂、旅游等指標。
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前三季度同比上漲0.6%,10月上漲0.9%。
娛樂讓路孩子學費?
雖然國家在教育投入方面不斷加大力度,但陳彬說,每年他們夫妻倆依然要預留出一大筆錢,用于孩子教育費用的支出。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口號在很多專家看來不值得提倡,但家長不以為然。
家住廣州市白云區(qū)的王女士告訴本報記者,3年前,為了讓孩子在教育資源更強的越秀區(qū)讀上好一點的小學,她不惜跨區(qū)花巨資擇校,而據說近1年同樣進入這所學校,所需的擇校費上漲了不少。
王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家里1/3開支用于小孩教育,1/3用于還房貸,另外1/3用于日常開支,幾乎沒什么閑錢用來娛樂,她已經好幾年沒有看電影,沒有出去旅游了。
另外,九年義務教育之外的學前教育費也讓家長不堪重負。王女士說,2006年她家小孩上幼兒園,一學期學費才2500元,現在都漲到了4000元,這幾乎是普通本科教育一學期的費用。
住在上海普陀區(qū)的劉敏告訴本報記者,她曾經想把孩子送到民辦幼兒園,但發(fā)現每個月僅學費都要6000多元,再加上雜費、餐費、校車費,每個月都過了8000元,“上海交大的學費都不過5000多元”。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解決“入園難”問題提出五項措施。而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下發(fā)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各級政府要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要向學前教育傾斜,以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入園難”問題。
本報記者隨機采訪了廣州、深圳、北京、上海四個國內大城市的市民,在他們印象中,作為CPI八大指標之一的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這幾年的總體趨勢是較為平穩(wěn)的。但其中孩子的教育費用卻呈現上漲趨勢,尤其是托幼兒費。
正在編制中的廣東“十二五”規(guī)劃,擬將廣東九年義務教育“向前推三年、向后推三年”,將義務教育延伸到幼兒園階段和高中教育階段。
從整體上看,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確實比較平穩(wěn)。前三季度同比上漲0.6%。
陳彬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這一類中,除了教育以外,其他都是非必需品,家庭為了支持食品、房屋、教育等開支,最先削減的就是娛樂等開支,比如少去看電影、少旅游,而與娛樂相關的耐用消費品,比如電腦、電視等,價格越來越便宜,買一次又可以用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