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2.8億年輕人為未來打拼。而他們大多數(shù)卻難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而在這背后,與恨天高的房價、樣板式的房子相沖突的,是他們個性多元的生活追求。
土巴兔在互聯(lián)網(wǎng)家裝平臺10年的數(shù)據(jù)挖掘中發(fā)現(xiàn),中國迎來個體化崛起后的空間消費升級時代,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居住環(huán)境并不是他們想要的樣子,更多的年輕人以租房替代買房,然而對空間的要求卻在極具變得個性化,在一線城市精裝率直線上揚的背后,迎來了局改,小單元改造的爆發(fā)式增長,每年以150%以上的倍率上升。這些現(xiàn)象背后,土巴兔看到的是,中國的年輕人,已經(jīng)完全擁有了對居住空間的全面話語權(quán)。
為此,土巴兔專門邀請了青山周平這位漂洋過海從日本來到中國的建筑設(shè)計師,以他在中國旅居多年的平和的第三方視角,探討當下中國年輕人的家。
口述:青山周平
撰稿:舒揚
出生于廣島,成名于中國,這是一個為他人設(shè)計空間自己卻沒有房子的日本人。

青山周平的新浪微博擁有 38 萬粉絲,如果以“建筑師”這個身份來說,他可能是粉絲最多的一個。
大多數(shù)人知道他,是從《夢想改造家》開始的,在他的魔術(shù)手下,38平米的逼仄違章房也能被“爆改”成宜居5口人的LOFE風格小別墅;在中國待了13年,一直從事空間建筑的工作,親眼目睹了國內(nèi)房地產(chǎn)的十年瘋狂后,他說出了自己對“房子”和“家”的看法。
1
一、旅行
大三那一年,還在東京上學的青山周平?jīng)Q定休學一年,看看課堂以外的世界。
從大阪到上海,坐船要50個小時,但船是最便宜的交通方式。從上海出發(fā),沿著絲綢之路,到新疆,西藏,尼泊爾,穿越印度和巴基斯坦,前往中東,再從摩洛哥到歐洲,搭最便宜的巴士,住最簡陋的青旅,用勉勉強強的外語和小販溝通,兜一圈之后,學生青山周平帶著一身襤褸從俄羅斯回到北京,在上海坐著船原路返回大阪,這段旅途正好是整一年。
在出發(fā)之前,他幾乎沒有特別準備計劃和預(yù)算,一個背包一個人一雙腿,就這樣開始了一整年橫穿歐亞大陸之旅。他不會想到,若干年后,這段旅途成為了改變他人生想法的一個節(jié)點。

在路上他見到了西藏的村莊、路上磕長頭的朝圣者,土耳其荒涼的小車站蒙面紗的少女,在恒河邊的早上,一位印度老人在左手邊洗漱,不遠處漂浮著一具少年腫脹的尸體,這一切讓人想起那句老話,塵歸塵,土歸土;在歐洲的旅途中,他看到了很多大師級建筑,知道了當一個人站在大教堂的穹頂下去仰視建筑時,那種氣息和書本上的圖片有什么區(qū)別。
但這趟旅途對他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心態(tài)上,盡管飽覽了很多名家建筑,但在路上給他觸動最大的,還是西藏、印度、尼泊爾……這些原始而純粹的地方。在這些地方人們因為生活方式而產(chǎn)生各式各樣的特有的居住習慣,頑強地與環(huán)境斗爭,這些經(jīng)歷讓學生青山周平開始以一個“在路上的客人”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思考空間和人之間的聯(lián)系。
這與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完全不同,在學校里,老師教育是上一代建筑師的思維:要做激動人心的建筑,做有力量的東西。比如亞洲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日本建筑師丹下健三,建造了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主場館。

丹下健三(1913~2005)留給世人的建筑代表作:代代木國立體育中心
那是屬于上一代建筑師們的野心,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能代表國家形象的作品。
但輪到畢業(yè)時刻,青山們面臨的環(huán)境變得很尷尬:因為經(jīng)濟和人口的原因,日本已經(jīng)沒有大塊空地可以造大東西了,他們也成了日本最后一代有野心的建筑師。
二、成名
畢業(yè)之后,機緣巧合下,青山周平得到了北京的工作邀請,可以在一個快速發(fā)展的國家接觸到很多新建筑,這是一個寶貴的機會。青山周平?jīng)]有猶豫,直接來到了北京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