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3.0能夠帶動什么樣的應用?
簡單說,所有的高速USB 2.0設備拿到USB 3.0上來只能會有更好的表現,至少不會更加的糟糕。
這些設備包括:
·外置硬盤 - 在傳輸速度上至少有兩倍的提升,更不用擔心供電不足的問題了。
·高分辨率的網絡攝像頭、視頻監(jiān)視器
·視頻顯示器,例如采用DisplayLink USB視頻技術的產品
·USB接口的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
·藍光光驅等

USB 3.0將推動藍光普及化
另外,我們最常用的讀卡器設備,尤其是當設備中同時使用多種類型的閃存卡,或者是讀卡器連接到USB Hub上,而USB Hub上又有多個讀卡器的時候,那種傳輸速度簡直是難以忍受的折磨。USB 3.0則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提供5-10倍的帶寬不是問題。
還有一點是可以預見的,理論上每秒4.8Gb的傳輸速度,足以讓USB侵入到以前從不敢涉獵的范圍,例如磁盤陣列系統。
Δ USB 3.0的競爭對手又如何呢?
· Firewire
提到競爭對手,就還得說說“Firewire”(我們熟知的IEEE 1394,當然這種說法不正確)。不管是Firewire 400還是800,都最后都沒有普及過USB 2.0。蘋果是發(fā)起IEEE 1394“Firewire”標準的廠商,有趣的是,蘋果再不斷的將Firewire從最初的iPod到后來的主流MacBook上一點一點的拿掉。
2007底,1394同業(yè)公會宣布了Firewire 3200,稱為S3200。是在現有的Firewire 800標準基礎上建立的,和Firewire 800采用了相同的接口和線纜。但是,S3200本身自亂了陣腳,升級設備造成了混亂,以至于到今天也沒有能夠得到更多的推進,即便是飽有優(yōu)勢的視頻影像市場。
Firewire的優(yōu)勢在于高效率,因為采用了點對點,全雙工模式傳輸數據。數據吞吐量完全要高于USB 2.0,并且實際傳輸速度非常接近其每秒800Mb的理論值。在數據持續(xù)傳輸測試中,Firewire 800能夠提供平均90MB/s的速度,而USB 2.0只有40MB/s。
而至于S3200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還需要觀察。
· eSATA
eSATA在2004年面市,作為一種消費型接口和USB 2.0以及Firewire方案以及來競爭外置存儲市場。算是比較成功的解決了瓶頸問題,并且發(fā)揮了硬盤本身的性能優(yōu)勢。eSATA支持每秒3.2Gb的傳輸速率,這遠超達到了硬盤的傳輸極限。比USB 2.0要快,也比Firewire 800有優(yōu)勢。

eSATA接口(右)
eSATA從本身看不具備缺點,然而2米的線纜長度制約了其更深遠的發(fā)展,并且初期其本身是不能通過總線直接向eSATA設備供電的。最近幾年,eSATA開始侵蝕USB以及Firewire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數據存儲領域。坦誠的講,其應用范圍還有一定限制,并且在便攜市場里并不方便。
· ExpressCard 2.0
ExpressCard 2.0基本上和USB 3.0規(guī)格同期發(fā)布,主要是承諾提升ExpressCard現有標準的傳輸速度。和PCI Express以及USB 3.0規(guī)格緊密,ExpressCard 2.0提供了多方面的應用模式,用來解決目前大吞吐量的數據傳輸瓶頸。和ExpressCard保持向下兼容,將會和USB 3.0并存。

ExpressCard 2.0擴展卡
Δ 綜述:
瓶頸和競爭,催生了USB 3.0的誕生,也正好迎合了用戶的口味。更加吸引我的,無外乎10倍于USB 2.0的傳輸速度和向下兼容性。擔心系統支持我看沒有必要,好的東西自然會有人來支持,畢竟是互利的好事。
在USB 3.0下,依托8條線路,顯然現有設備將會有一次傳輸速度上的再飛躍,這是更加值得期待的。2009年下半年,保守估計年底的時候,正式的USB 3.0線纜和設備恐怕就會出現。當然也不要期盼在2010年出現龍卷風一樣的橫掃狀況,還是得滿滿來。想取代USB 2.0不是那么容易,因為誰又會把自己數千元的數碼設備,甚至萬元的筆記本電腦直接丟進垃圾箱呢。